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今日温州天气: 温度
返回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政策解读 新闻动态 百问百答 为你筹划 他山之石 古今中外 地理风水 会员之家 百家争鸣 会计问答 联系我们
欢迎光临金钥匙纳税筹划网,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地理风水
  天文常识
  科普知识(科幻小说)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一下
  
代理记账行业将迎来发展新契机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100讲(中级班)…
招聘进出口贸易业务员的通知
回首千年话沧桑—公元11—20世纪会…
专题讲座(四):会计制度与税收政…
会计数字大写从何而来
上海滩的会计传奇——娄尔行
忆伊情
拜谒“将军石”
新八仙的故事
 
 当前位置:金钥匙纳税筹划网 >> 地理风水 >> 天 文 >> 科普知识(科幻小说)
   科普知识(科幻小说)
第五回 夜访月球
发表日期:2009/10/27 来源:金钥匙 浏览 655942 次
第五回  夜访月球
 
     林沁一紧随着释如来,开始时只是飘浮着、飞翔着,慢慢地有腾云驾雾的感觉,不久便快速地飞驰起来,然后是呼啸着飞向遥远的太空,他也不知道释如来将把他带往何方。这时天空中已不见云彩,看见的仿佛只有流星划面而过,过了片刻,他发现一个半明半暗的圆点越来越大,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明朗。
    那是什么?林沁一猜想着。
    莫不是月球?林沁一开始有点肯定。
    确实是月球。
    可是释如来在这紧要的时刻为什么还要带我到月球呢?林沁一心里想。
    原来这地球和月球还存在着我们人类所未知的历史和秘密,也隐藏着人类的千古之谜,今天释如来不但要帮助林沁一揭开这个千古之谜,还要让林沁一亲身经历和了解她的历史。
    我们只知道,月球现在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按一定规律有序地排列组成了一个奇妙的天体运行系统,不少科学家在思考,这太阳系的运行机制难道真的是自然形成的。
    根据人类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推算,太阳系是在距今约四十六亿年前形成的,太阳系是由包括太阳这颗恒星、九大行星、至少六十三颗卫星、约一百万颗小行星和无数的彗星等组成。太阳是太阳系里一个占支配地位的天体,其质量几乎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全部。
    九大行星中水星距太阳最近,仅有5800万公里。金星位居第二,距太阳约10800万公里,金星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硫酸雾组成的浓密云层,地表温度高达四百多度,比水星还要热。第三颗行星就是我们的地球,地球距太阳的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即15000万公里,地球上幸存着生命,这使得地球有别于其他行星而成为太阳系中一个最特殊的天体。第四颗行星为火星,火星距太阳约1.5个天文单位,距地球7840公里,火星在很多方面与地球十分相似,也是目前除地球之外曾经存在过生命的地方。第五颗行星为木星,木星堪称“行星之王”,是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其他八颗行星质量加起来也没有它大。近挨着木星的是土星,土星在许多方面和木星十分相像,土星最突出的特征是环绕其赤道有一壮观的光环系统。第七颗是天王星,它是太阳系中第三大的行星,很久以前因遭受一次猛烈的天体撞击使它从那时起只能躺着旋转。第八颗行星是海王星,海王星是太阳系中大气活动最为剧烈的一个行星,它的世界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世界。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行星是冥王星,距太阳约39个天文单位,它是否属于真正的行星目前我们还有争议。冥王星之外还有其他行星。除了这些行星之外,还有慧星,彗星大都呆在遥远的太阳系外,偶尔才会匆匆闯进来做一次客,为太阳系增光添彩之后,就不辞而别。而小行星大都数分布在小行星带内,就是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用自己的双眼也不能观察到,但是,如果你有一台即使是简易的天文望远镜也可以发现她们正在向我们眨着亮亮的眼睛和挥手致意呢。自行发光的星星我们习惯称之为恒星,太阳就是一颗恒星,恒星就象镶嵌在夜幕上的晶莹宝石,每颗恒星都在各自演绎着悲壮或平静的多姿多彩的一生。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邻居(约距地球38万公里),也是长期以来人类描写最多最美最富想象的地外世界,中国的嫦娥奔月, 吴刚酿酒,月桂飘香,玉兔捣药,生动形象而家喻户晓,广寒宫更是天上清凉世界的象征。自从人类有能力上天以来,月球自然成为人类进行太空访问的第一站。前苏联1959年发射的月球2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同年10月,月球3号飞越月球,发回第一批月球背面的照片,1970年发射的月球16号探测器着陆于月球的丰富海,把100克月球土壤送回了地球。在前苏联考察月球的同时,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也将科学家送上月球进行实地考察,其中包括:“徘徊者”3-5号月球探测器、月球轨道器,“阿波罗”11号登月舱,“阿波罗”15号月球车,“阿波罗”17号月球车。从1961年到1967年间,美国共有21个人造天体飞向月球,先后对月球进行了考察。其间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登月舱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员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地的科学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月球的地质、地貌、气象条件,月球表层和外空间的大气成份,科学家考察的最终目的是月球上过去和今天是否具备生命智慧生存的环境条件,月球可否在将来成为人类的旅居地。此后美国、苏联的飞行器陆续5次成功地围绕月球飞行考察或登上了月球。因此说对于月球我们人类并不陌生。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邻居(约距地球38万公里),也是长期以来人类描写最多最美最富想象的地外世界,中国的嫦娥奔月, 吴刚酿酒,月桂飘香,玉兔捣药,生动形象而家喻户晓,广寒宫更是天上清凉世界的象征。自从人类有能力上天以来,月球自然成为人类进行太空访问的第一站。
    月球的主要数据。月球俗称月亮,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未发现有自己的卫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月球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轨道偏心率 0.0549,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食年 346.6 天,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质量 7.349×10^22 千克,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同步自转),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大气压 1.3×10-10 千帕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1千米。
    月球表面地质地理特征。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其原因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月球的运行。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约一个农历月,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可以讲,今天我们对月球已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一些本质性东西,仍有许多未知数,可以归纳为十个未知数:
    1.月球的起源。这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至今未有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二是俘获说。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像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三是吸引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70亿年左右。四是碰撞说。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五是外星人的太空船说。 俄国科学家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太空船月球”假设,来解释月球起源。他们认为月球事实上不是地球的自然卫星,而是一颗经过某种智慧生物改造的星体,加以挖掘改造成太空船,月球是被有意的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发现,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内部的高等生物的杰作。对于月球的起源的种种所述,均为假设,它们全都有缺陷。月球似乎为外星人所创更有说服力,因为,这种假设没有缺陷。
     2.月球年龄。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长。阿姆斯特朗在"寂静海"降落后拣起的第 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 亿岁--它几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 亿岁。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根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3.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月球古老的岩石已使科学家束手无策,然而,和这些岩石周围的土壤相比,岩石还算是年轻的。据分析,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大10亿年。乍一听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家认为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后形成的。但是,测定了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份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无关,似乎是从别处来的。
     4.月球为空心球。在"阿波罗"探险过程中,废弃的火箭第三节推进器会轰地一下撞在月球表面。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文件记载,每一次这样的响声,听起来仿佛是一个大铃铛的声音。当登月人员降落在颜色特别黑的平原上时,他们发现要在月球表面钻孔十分困难。土壤样品经分析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金属钛(它被用于超音速喷气机和宇宙飞船上),另一些硬金属,如锆,铱、铍的含量也很丰富。科学家觉得迷惑不解,因为这些金属只有在很高的高温
--约华氏4500度 下,才会和周围的岩石融为一体。
     5.月球上的不锈铁。月面岩石样中还含有纯铁颗粒,科学家认为它们不是来之陨星。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更加奇怪的现象:这些纯铁颗粒在月球上放了7年还不生锈。在科学世界里,不生锈的纯铁是闻所未闻的。
     6.月球表面具有放射性。月亮中厚度为8英里的表层具有放射性,这也是 一个惊人的现象。当"阿波罗 15"的宇航员们使用温度计时,他们发现读数高得出奇,这表明,亚平宁平原附近的热流的确温度很高。一位科学家惊呼:"上帝啊,这片土地马上就要熔化了! 月球的核心一定更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月心温度并不高。这些热量是从月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可是这些放射性物质(铀、铊和钚)是从哪里来的?假如它们来自月心,那么它们怎么会来到月
球表面?
    7.月球上曾有大量水气。最初几次月球探险表明,月球是个干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曾断言,它比"戈壁大沙漠干燥100万倍。"阿波罗"计划的最初几次都未在月球表面发现任何水的踪迹。可是"阿波罗15"的科学家却探测到月球表面有一处面积达100平方英里的水气团。科学家们红着脸争辩说,这是美国宇航员废弃在月亮上的两个小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这么小的水箱怎能产生这样一大片水气?当然这也不会是宇航员的尿液--它直接喷射到月球的天空中。看来这些水
气来自月球内部。
     8.月球表面呈玻璃状。"阿波罗"的宇航员们发现,月球表面有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灼过。正如一位科学家所指出的:"月亮上 铺着玻璃。"专家的分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并不是巨大的陨星的撞击产生的,有些科学家相信,这是太阳的爆炸--某种微型新星状态--产生的后果。
     9.月球的磁场。早先探测和研究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分析却证明它有过强大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大惑不解,保罗·加斯特博士宣称:“这里的岩石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完全出乎我们意料。”如果月 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 就应该有个铁质的核心,可是可靠的证据显示,月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核心;而且月亮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诸如地球)获得磁场,因为假如真是那样的话,它就必须离地球很近,这时它会被地球引力撕得粉碎。
     10.月球内部神秘的“物质聚集点”。1968年,围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首次显示,月球的表层下存在着“物质聚集结构”。当宇宙飞船飞越这些结构上空时,由于它们的巨大引力,飞船的飞行会稍稍低于规定的轨道,而当飞船离开这些结构上空时,它又会稍稍加速,这清楚地表明这物质聚焦结构的存在,以及它们巨大的质量。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结构就像一只牛眼,由重元素构成,隐藏在月球表面海的下面。
    月球的十大之谜,如何解释,科学家莫衷一是。真是越解释越“糟糕”。但是,下面的发现就不是什么谜了,也不用再对上述的谜进行解释了,因为下面的发现似乎可以解开种种疑问。
    这就是,在月球的背面发现了飞碟基地和城市殘垣的遗迹。人类多次登上月球,虽没有发现什么“月亮人”,但每次都有意外的收获。美国人于1966年11月20日发射的“月球轨道环行器”2号,在月球表面上发现了一些像金字塔的建筑物,虽然并不明显,但建筑遗址几何形式还是依稀可见的。从“阿波罗”宇航员拍摄的一些月面环形山的照片上还发现,环形山上分明留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例如,在戈克莱纽环形山的内部,可以看出有一个直角,每个边长为25公里,在地面及环壁上,还有明显的整修痕迹。更为独特的是另一座环形山,它们边缘平滑,过于完整,环内呈几何图形,有仿佛是划出来的平分线,在圆周的几何中心部位,有墙壁及其投影。该山外侧有一倾斜的坡面,其形状有如完整的正方形,在正方形内有一个十字,把正方形等分成对称的各部分,这与在在月球背面发现城市的遗址,连接起来令人浮想无限。更令人惊奇的是1968年12月25日,当“阿波罗8号”飞船进入月球背面用肉眼探察时,曾发现飞碟降落而拍过照片,照片是在月球背面离地表100千米处用望远镜头拍摄的,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个巨大的飞碟正在向左下方的月面降落,飞碟的舷窗清晰可见(西方一些科学家声称,近几年来飞碟从月球背面飞出有十多次),在飞碟行将着陆的月面上,有酷似起重机般高高竖起的吊臂,吊臂下矗立着一排纺锤形物体,高度一致,等距排列,类似机场跑道两旁的标志塔。有一座长约3公里、高约1500公尺的“桥”,有2处像旗子样的东西和一处像人物塑像似的东西,有三根巨大的平行管道通向火山口,地面上还矗立着许多圆的或是方的形状奇特的建筑物。这一照片的公布,不仅证明月球背面确有飞碟起降基地,而且也证实月球背面建有城市。完全印证了瑞典科学杂志报导的苏联早在1964年发射的“月球”9号宇宙飞船就已在月球背面拍摄到一个飞碟基地和由形状奇特的高大建筑物组成的城”的真实可靠。一位名叫伊凡。桑托森的苏联科学家认为:“照片中一些类似机场跑道标志塔的建筑物是引导宇宙飞船起降或将外星飞船引向月球内部的标志。”苏<宇宙> 杂志编辑维里斯博士说:“苏联政府之所以决定不发表这一惊人的发现,是为了不想把自己掌握的情报让别国知道。”
    另据美国航天局文档透露: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着陆月球时,宇航员在月球的表面共发现了23个人类赤脚印,于是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在过去的27年中,美国当局对此一直保密,直至最近,在一批飞碟研究人员的要求下才公开了这一秘密。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康姆庞对美国新闻媒体说:“显然,在月球上发现人类的赤脚印是令人吃惊的,说明有人在美国之前已登上月球,而且不穿宇航服”,常识告诉我们,地球人是不可能赤着脚登上月球的,也不可能不靠运载工具而自行飞月球,而美国“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宇航员始终穿着宇航服和登月靴,那么留下这些脚印的只能是地球以外的“人”了。
1987年3月苏联人造卫星从月球背面发回的传真照片显示,有一架“二战”时期的美制老式轰炸机,停放在月球的陨石坑边, 机身机翼都有明显的美国空军标志,有人推测可能是外星人掳到月球上去的。苏美两国科学家曾打算成立一个特别小组进行秘密调查,可是苏联卫星于1988年7月再次扫瞄该地时,飞机已神秘消失,暗中监控的美国专家承认该架飞机是7月22日从月面失踪的。
    现在林沁一随着释如来来到了月球上,将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和发现什么样的奇迹呢?能解开月球之谜吗?
当他俩快要降临月球的时候,速度早已渐渐地减慢了,只见释如来一按着握在左手中的如意遥控器,而林沁一两脚象踩在软物上,半漂浮着的身体,轻松地着落于月球的表面,过了好一会儿,林沁一才平静下来。待他细看月球时,发现这月球固真如教科书中介绍的一样,表面起伏不平,疤痕累累,满是环形山,当然看不见吴刚献酒、嫦娥起舞、桂花飘香和那月兔了。因为林沁一穿着释如来给的宇宙服,所以并没有感觉到外界的温度和压力的差异,他唯一的感觉是月球太冷寂了,月球长相实在是有点丑陋。
    林沁一踏在月球的大地上,看到月球的这副模样,回忆着人类对月球的种种历史记录和当今科学家对月球的考察成果以及自己对月球的所知,心里油然产生了对月球起源的追究,禁不住问道:
   “月球果真是自然形成的吗?”
    释如来似乎知道林沁一要问这个问题,象是早有准备,便回答道:
   “你们人类对于月球的起源最先提出了一种假说,就是捕获说,捕获说认为月球是被地球引力从太空中抓过来的,持这一假说的人们认为,月球原来是太阳系或宇宙中一颗自由自在的行星,当这颗冒失的行星进入到地球引力范围之内时,地球立即不客气地把它强行留在现在的轨道上,成了地球的卫星。但是,你们要知道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1/4,要抓住这么一颗巨大的卫星,地球显然是没有这个力量的,因为地球的引力其实是什么微小的,从另一方面讲,月球虽然在地球轨道上,但它离地球又太远了,实际上地球对它的引力影响远远没有太阳对它的引力影响大,单从引力的角度说,月球被太阳吸引过去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地球,可它偏偏成了地球的卫星,这只能证明这一假说不成立。还有一个情况,太阳系中有一巨人,那就是木星,它的直径相当于地球的11.23倍,体积是地球的1415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它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极为强大的引力,木星的引力是地球的一个自然屏障,可以说没有木星的警卫早就没有地球的存在,是木星将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吸引向自己,使地球免遭巨型陨石和小行星的撞击,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如果月球只是一颗普通的星球,她是不可能有机会从太阳系以外进入而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的,实际上月球要靠近地球,又不至于与地球迎头相撞,还要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按照你们人类现有的科学来解释那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月球不是从太阳系外进入,那么就有可能是在太阳系内自生的,其中一种可能就是从原始地球中分裂出去一部份成为今天的月球,这就是月球起源的第二种假说,称为月球-地球分裂学说。但这种假说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象月球这么大的体积从地球分离出去,必须有一种超大的外力把它劈开或是有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但是劈开地球的超力量是不存在的,而小行星撞击地球也不可能恰恰是把地球撞成两块。”
   “这样,月球的起源就只有最后一种可能了,那就是月球是与九大行星先后同时诞生和形成的,这就是月球起源的第三种假说,称为月球-地球同源学说,这一假说似乎不用任何证明就可成立。”
    释如来故意停顿了一会,意在让林沁一稍作思考。固然林沁一对第三种假说提出了疑问:
    “如果说月球是与九大行星同时形成的,根据万有引力原理,月球成为地球卫星的概率应该是最小的,更大的问号是月球上存在着100亿年前的化石,这化石比太阳系形成还要早,这该如何解释,这化石从何而来呢?”
    释如来望了望求知若渴的林沁一,笑着回答林沁一:
   “现在我详细地给你作出解释,但你回去后只能作为自己的研究来阐述,不能说是我说的,否则将适得其反”。
    林沁一点了点头。释如来便象老师给学生讲课一样,开始了月球史的讲解:
   “根据你们假设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约200亿年前整个宇宙收缩,所有的宇宙物质被压缩在一个极小的点上,突然有一天,这个密度难以想象的点发生了大爆炸,于是物质向四处扩散,扩散过程中的旋转力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宇宙尘埃团,这些尘埃团在高速旋转的中间产生了恒星,恒星的四周又出现了行星,行星的四周形成了卫星,月球也是在大爆炸宇宙物质扩散当中,最早形成的太阳系宇宙尘埃团之一,这个团状的所有物体都围绕一个中心高速旋转,中心四周的物质逐渐凝聚成太阳,四周旋转中的物质,渐渐形成了行星和卫星,地球与月球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地球-月球同源学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曾发生反复分裂,由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将地球上的一部分物质给“抛”了出去,于是形成了月亮,现在太平洋的面积之所以与月球的面积差不多,就是地球在“抛”出一部分物质之后形成的,环太平洋火山带就是一个证据,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地球-月球分裂学说。其实这些都是你们无可奈何之下的种种假说,其大前提本身就不存在,而且小前提也很难自圆其说,后来这两种假说被你们自己的科学家都否定了,你们人类先后十多次以各种方式登上了月球,从月球上带回的2000多块原始标本,经近1000位科学家的分析,证明月球与地球的年龄不相等,而且月球的物质构成与地球的物质构成不一致,所以你们关于月球形成的种种假说都不能成立。”
    林沁一迫不及待地问:
   “那么月球究竟从何而来,难道是天外来客?”
   “对,月球正是天外来客,并且就是我们宇宙岛上众星联手创作的产品,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艘普通的宇宙飞船,只不过体积大了些,设施完备了一些。”
     林沁一迷惑不解,怀疑地望着释如来。
     释如来笑了笑,继续讲了起来:
    “地球的生命史本身就是一部神奇的传奇故事,当时我们的祖先驾驶月球飞船遍游宇宙时,经过银河系,发现了太阳系的存在,经过我们的观察与分析,太阳系因为有太阳的光和热的供应,可以维持生命的存在,我们就创造了地球,并把她安置在太阳系内最适合生命生长的轨道上,地球原本也没有生命,我们只是把地球作为试验场,在地球上播下了生命的种子,开始我们只放些植物和小动物,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这里的生存环境比我们的故乡还要好,于是我们就在动物中间选择优良的物种进行杂交配种,从而克隆出好多种你们的祖先,可是你们的祖先很好战,强肉弱食,种族歧视,无端地发动战争,这仿佛是你们的天性,后来我们才知道,原因是他们缺乏文明和教养,于是我们传授给你们的祖先以各种知识,于是终于迎来了文明的世界,我们的先辈和你们的祖先都非常高兴,并且经常往返于地球-月球之间,这些都是五百万年之前的事情。后来,因为有其他重要的任务,我们的祖先先后分三批离开了月球,从此,月球上只留下少数几位看守人员,他们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地球了。从那时开始,地球上的人类慢慢地失去了自控能力,文明并不能泯灭人类贪婪的本性,这是由我们造物主赋予人性固有欲望所注定的,是造物主和人类的共同原罪。”
     说到这里,释如来停了下来,心情似乎有点悲伤和愤怒,稍过片刻,激动地继续说下去:
    “当时,我们留守在月球上的人中间出现了一个异已者,他是一个克隆人,私自离开月球,跑到地球,企图想控制地球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当我们要求他返回月球时,这位异已者竟然武装了地球人,并利用地球人的无知与我们进行了战争,这场战争整整持续了两年,死伤无数,月球也被捅得伤痕累累,并且一度时间差点失控而偏离安全的运行轨道,幸亏我们的自动调控机制还灵敏,最终及时纠正了运行轨道,否则,月球和地球均已不复存在。”
    这时,释如来指着那密集得一个紧挨着一个的环形山说道:“这些环形山并不是陨石撞击形成的,而是那次地球与月球之战后,我们发现如果以后再发生类似的战争,大威力的炸弹可能会对月球表面造成损伤并会进一步破坏月球的内部结构,于是我们不得不早作准备,为此修复了一层保护膜,为了修复这层保护膜我们足足费了三年多的宝贵时间,这层保护膜不仅可以阻挡外来的撞击,而且还可以接收和发送各种讯号,同时还是能量摄取器,我们月球中间的世界就是靠接收太阳和宇宙间自然能量来维持运转的。还有月球的另一面,你们称之为月海的地方也是那场战争后我们人工修复的。”
    释如来告诉林沁一:
   “作为自然科学家,不要忘记自然常识,宇宙学者则应重视宇宙中的常识,譬如,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结果必然是深浅不一的坑,是不可能造成深度基本一致的坑,所以环形山是陨石撞击不出来的,还有月球的直径是太阳的1/400,它到太阳的距离恰巧是到地球距离的400倍,所以从地球上望去,它不大不小,正好处在可以发生日全食的位置上,这也决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一种科学和艺术的安排和设计,这种安排使月球还起着平衡地球的作用,如果没有月球,地球是不可能永远周而复始地运行在不变的轨道上,你今后的研究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否则有时会因一个儿童的常识而浪费你的相当时间,人类往往犯常识性的错误。”
    林沁一急着又问:
    “据我们的研究和推断,月球的内部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如果是中空的,其中是否存在智慧生命的生活区间。”
      释如来笑着说:
     “我刚才刚说过,你们不要犯常识性的错误,你又犯了,你们科学家不是已经作过两次试验了吗,并且还有幸地遇到流星撞击月球的实例,其试验结果和流星撞月球的结果已经说明问题了,为什么你们这样不相信自己的实验结果呢?”
     林沁一心里想,人类还要在不久的将来在月球上建造生产和生活基地,如果月球是外星人的一大飞船,那可能吗?
于是,试探着问释如来:
    “美国已经有了一个建造月球基地计划,不知道是否可行?”
     释如来略加思索,似答非答:
    “建造月球基地与建造太空城市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神奇事儿,但这件神奇的事儿对于你们人类来说却并非不可能,据我所知,你们不仅对月球进行了长期探索,而且正在准备进行具体实施,美国是最先决定创建月球基地的国家,据悉美国已决定耗资1000亿美元,建立临时月球太空城,这一计划将分阶段进行,最初建立临时基地,人数从十几人逐步增加到数十人,他们将在月球进行矿物开采和冶炼试验,并为建造永久基地做准备。之后,建成中小型永久基地,人数增加到百余人,逐步形成从开采、冶炼到运输的整套生产系统。最后是在月球上建成一个可以容纳千人的月球城,各种类型的生产、生活、娱乐设施日趋完备,物资自给自足有余,还可以输送到地球。美国的这一月球基地蓝图,占地8000平方米,是一座圆形3层建筑物,直径64米,每层高4.5米,屋顶由混凝土建造,再覆以月球土,厚0.7~2.5米。墙壁分内外两部分,外墙6层,厚1.4米,内墙厚2.5米,内外墙中间夹0.7米厚的月球土,主要用于防宇宙射线、太阳风,以及陨石的撞击。另外建筑物中间还有一个圆形防空洞,一旦建筑物受损,大气外泄,人可以躲入其中避难。”
     林沁一觉得奇怪,这是美国最高机密,除总统和航天局具体设计者几个人外,连国务卿都不得而知,释如来虽是外星人,也不可能知道得如此详细。
     释如来接着说:
    “不仅美国,欧洲空间局也在研究建造月球基地的可行性,而日本几乎与美国同时拥有了建造月球基地的计划,日本由未来工程学研究所牵头,召集能代表日本水平的大学、研究所以及20多家企业的技术专家,成立了“月球基地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会”,也提出了一份月球基地的建设蓝图。这一蓝图计划分为5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主要对月球进行调查探测,用机器人为基地选址,绘出月球资源分布图。第二阶段从2004年开始,建设可供6~8人居住的直径为6米、长为11米的基地,人们可以不定期地在这里工作,时间为几天到几周。2010~2020年为第三阶段,基地扩大到可供8~32人居住,建成可防止阳光强烈辐射的保护装置,工作人员可在这里连续工作3~12个月。2020~2030年为第四阶段,基地进一步扩大,工作人员增至64~125人,居住时间长达1~5年,逐步解决氧气自给问题和农场建设问题。2030年以后进入第五阶段,基地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开始进行能源生产,月球和地球之间开辟定期航线,使月球基地成为人类在地球以外建立的第一个真正的太空居民点。”
     这时,林沁一才想起,赶快就建造月球基地的事,向释如来请教几个技术问题:
    “人类要在月球表面正常生活居住,首先离不开必不可少的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这怎么办呢?虽然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含有很多的氧,提出了用月球沙土制造淡水和氧气的设想,这一设想是先用铲车自动挖掘月面的沙土,从中选出含氧的铁矿物,然后用氢使含氧铁矿物还原,便可制得淡水了,不知这一设想可行否?即便有了水,通电使水电解,得到的氧气和氢气,氧气经液化贮存,随时可向基地居民供应,最初用作还原剂的氢可以从地球上运来,生产开始后电解水获得的氢即可循环使用,据估计,190吨月球沙土含有15~16吨含氧铁矿物,可制得1吨氧气,而1年只需要生产1吨氧便可维持月球上10人生存的需要。这一生产技术和工艺也不知是否科学和可行?”
     释如来干脆不等林沁一说完,就告诉他:
    “这此方案是可行的,美国在实验室都已经试验过了,另外,更重要的是人类要在月球自给自足系统中生活,还必须保证食物供应,食物从哪里来呢?近几年来,你们在太空站上进行了大量的生物实验,先后培育出了100多种“太空植物”,其中包括小麦、玉米、燕麦、大豆、西红柿、萝卜、卷心菜、甜菜等,而且证明在太空失重条件下,在月球土壤中植物种子发芽率更高,生长更快,开花或抽穗时间更早,科学家还对一些动物进行了试验,证明失重状态不会影响新生命的诞生,在太空站里,果蝇能像在地球上一样交配、产卵、繁殖后代,蜜蜂会筑巢,蜂王照样生儿育女,送上飞船的60只鹌鹑蛋,返回地面后仍能孵化出小鹌鹑。在飞船上搁置了59天的鱼卵,回到地面全都顺利地孵出了鱼苗,哺乳动物也不例外,雌鼠、雄鼠放在笼子里送上太空,照样合欢同居,雌鼠照样受孕怀胎,回到地面后产下了第一代“太空鼠”,因而只要在月球上建立起月球农业和养殖业基地,月球上人的食物来源是有充分保障的。”
   “月球基地的能源供应更不成问题,因为月球上无风无雨,晴朗无阴,终日有阳光照射,而且没有大气吸收,太阳的辐射强度大约是地球上的1.5倍,因此,月球上完全可以利用太阳能来照明、供热、采暖、发电。当然,必要时还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核电站,以保证基地能源的充足供应,但是由此也可以带来一个问题,并且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不同国家在月球上的竞争,有可能酿成星球之战,那可就不堪设想了。”
    这时,释如来已在摆弄其腰带上的那些玩具,只见释如来拿出一把手枪式的工具,好象是对着不远处的一个不山丘开了一枪,只见一道蓝幽幽的寒光过后,那小山丘下方居然洞开一门,约4米宽2米高,释如来示意林沁一往前进入那山洞。当林沁一进入洞内时被一道门挡住了,释如来用如意键按一下,面前这道厚厚的门又缓缓地开启,两人进入这道门后,林沁一很快发现自己已站在一个微微发光的圆形金属盖上,盖上有形似中国古代太极图案的阴阳鱼纹。释如来从腰带上取下微形电筒似的小玩具,对照阴阳鱼的眼,分别照了一下,然后,猛然紧紧握住林沁一的一只胳膊,林沁一只觉得自己在瞬间身体失去了重量,感觉是以极快的速度下坠了,便本能地闭上双目,当林沁一睁开眼睛时,又是一道门,释如来用如意键按了一下,门便慢慢地打开了。使林沁一万分惊讶的是里面居然是一个宽大的圆形厅,厅的整个上方发出柔和而令人舒心的静静的亮光,像是没有太阳的白昼,厅的周围壁上,整整一周均匀地布满了门和各种各样的按钮。林沁一正狐疑间,释如来指了指对面那扇最大的门,那门几乎就是荧光屏,并且好象就是为地球人设计的,这时出现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约摸1.2米高,一个大脑袋长在细小的脖胫上,两臂细长指可及地,两腿矮小,机器人一见来客,恭恭敬敬地一鞠躬,用细小而清晰地语音招待了客人:
    “欢迎你,地球人,这是我们的月球实验室,请看。”
     机器人用手指了指对面的屏幕,紧接着一行一行清晰的字幕跳跃出来,首先是一行标题:地球人探索宇宙的历程,接着是介绍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事件和简历:
从公元纪年起,地球人类的祖先就已开始关注宇宙,探索宇宙的秘密,当时人类探索宇宙是从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奇特现象开始的,例如雷电、地震,太阳永恒的光照,月亮的相位变化与潮起潮落,满天星斗的旋转循回,寒暑变换的周而复始,流星的出没,日月食的出现,彗星的突然来临,那时朴素的人类为了远行不致于迷失方向,为了方便农业生产而需要确定时间和季节,开始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以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出历法,等等。所有这些令一代又一代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所痴迷。
     十六世纪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落下闳、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等,就设计制造出精巧的天象观测仪器,通过对恒星的观测,以定岁时,改进历法,并产生了“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 浑天说”(天地象鸡蛋)和“宣夜说”(天没有一定的形状,无限高远,日月星辰都漂浮在空中)等宇宙理论。在西方,公元二世纪,托勒玫提出了地心体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托勒玫的地心体系在一千多年内被认为真理。直到十六世纪中期有一位波兰的天文学家叫哥白尼提出了日心体系学说才取代了地心学说,虽然那是十分幼稚的,但非常可贵。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天文学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天体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公元1564年-公元1642年),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第一次观察到太阳黑子、月球上的环形山,还观察到木星有卫星围绕着它转以及金星表面有阴影区域,伽利略还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比萨斜塔的重物下落实验,使人类对重力的认识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公元1571年-公元1630年)凭着天才灵感发现行星有可能是按椭圆形轨道运行的,于是跋山涉水徒步千里来到丹麦的一个小岛与第谷一道观测天体运行的规律,并最终获得证据。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公元1642年-公元1727年)不仅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还伟大地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至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仍然适用于人类人造地球卫星的有关数据计算。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公元1889年-公元1953年)通过造父变星法和分析光谱中的夫琅和费射线法,通过计算光谱频移,来确定天体之间的距离、运动和速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天天文观测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最伟大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公元1879年-公元1955年)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不仅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石,而且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天文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公元1910年-公元1995年)关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假设,为人类研究黑洞提供了重要理论。同时,由于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的广泛应用,天文学开始朝着深入研究天体的物理结构和物理过程的方向发展,诞生了天体物理学。二十世纪现代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天体物理学成为天文学中的主流学科,同时经典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也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宇宙及宇宙中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尽管如此,至目前为止人类的天文学就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一门观测科学。天文学上的一切发现和研究成果,离不开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及其后端接收设备。在十七世纪之前,尽管人们已制作了不少天文观测仪器,如中国的浑仪、简仪,但观测工作通常情况下仍只限于太阳系范围以内。公元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发明了望远镜,公元1609年伽里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有许多重要发现,从此天文学跨入了使用望远镜时代。此后人们对望远镜的性能不断加以改进,以期观测到更远更暗的天体和取得更高的分辨率。公元1932年美国人央斯基用他的旋转天线阵观测到了来自天体的射电波,开创了射电天文学。公元1937年诞生了第一台抛物反射面射电望远镜。之后,随着射电望远镜在口径和接收波长、灵敏度等性能上的不断扩展、提高,射电天文观测技术为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十世纪后50年中,随着探测器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天文观测进一步从可见光、射电波段扩展到包括红外、紫外、X射线和γ射线在内的电磁波各个波段,形成了多波段天文学,并为探索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物理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手段,天文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进入20世纪,人类的科学家开始对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产生兴趣,并很快达到空前未有的热情,一些发达国家出于商业目的或军事目的或探索智慧生命的兴趣,开始投入更多更大的财力和人力,研制人造天体,飞向遥远的太空,从而使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从原先在地球上观测天体,而直接进入太空近距离观察天体并且最终做到了与天体直接接触进行实地考察,从而使人类在宇宙探索方面不断有惊喜的发现。
    公元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于公元1961年4月12日,乘坐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第一次人类自己能站在地球之外观察地球,于是在真正意义上把地球视作一颗小小的行星来观察,加加林也因此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而名留天史。公元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飞船,对月球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并测绘出月球的地貌,为人类直接登上月球作好了准备。
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继续深入,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头脑开始发热,为了称霸全球的目的,企图控制太空战场,这些政府开始花巨资登上月球探索太空,意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太空军事基地,一旦在月球上建立了太空军事基地,那对近地轨道的所有航天器包括卫星都将构成致使的威胁,现代和未来的地面战争离开卫星导航和通讯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未来的军备竞赛最终将是太空霸权之争,谁掌握了太空的主动权,谁就能控制整个全球。对于美国和前苏联政府来说其探索月球首要的是军事目的,均是企图通过占有月球来实现永远称霸地球的雄心。当然对于科学家来说主要是为了科学考察月球,并且通过对月球的考察几乎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据历次对月球考察所带回的资料分析,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月球上曾留有智慧文明的痕迹,因此,对于科学家们为了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奥秘也需要建立一个月基天文台。可见,在考察月球方面政府和科学家们的目的虽然不一致,但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必须走相同的道路,必须相互依赖、相互支持,从而不断地推进对太空的探索。
     然而,现在他们都不满足于对月球的探索,对于政府而言就军事原因,在月球上建立军事基地,至少在近二十年内有五个国家可以做到。因此,要获得太空霸权,必须在月球以外的天体建立基地。对于科学家而言,在月球上虽然获得了智慧生命的许多证据,但科学家们更需要的是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找到活生生的智慧生命。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太空探索提供了技术和财力的可能和保障,同时也为了系统地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变历史,这样他们开始了对月球以外天体的考察。
    美国于公元1973年12月4日发射“先驱者”10号首次掠过木星,并传回了木星及其一颗卫星的照片,并最后在1983年越过海王星轨道后飞出太阳系,奔向遥远的太空。接着“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也相继飞越木星及其卫星。从旅行者号拍摄的木星黑夜半球的图象上可以看到木星上有极光。“伽利略”航天探测器还观测到木星的大红斑,它还向木星云层释放了一个探测器,这个探测器依靠降落伞进入木星大气,在它被巨大的木星大气压力摧毁前向地球传回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伽利略”号探测器还对木卫二和木卫四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这两个木星卫星的表面下面可能有液态水海洋,有液态水存在就意味着可能有生命生存。另一意外的发现是,木卫一上有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喷发的高度达到30公里,喷发速度是每秒几百米到1公里。“旅行者”飞船还发现了土星有射电辐射,频率在3千赫到1.2兆赫之间。1986年1月,“旅行者2号”飞船还拍摄了天王星卫星的照片,随后它又拜访了海王星,并发回了照片。
    其中值得的一提的是,“先驱者”10号、11号各自携带了一块相同的镀金铝板,上面刻有人类男女的裸像,以及太阳与九大行星位置的示意图,还指明了它来自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地球。“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则各自带有一套“地球之声”的光盘,光盘上有照片、60种语言的问候语、35种各类地球上的声音和音乐,包括中国长城和中国人家宴的照片,粤语、厦门话和客家话的问候,和中国古典名曲“流水”。它们作为地球的“人类声像”希望有朝一日能被“外星人”接收到。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美好愿望。
美国于公元1997年10月15日发射了“卡西尼”号飞船,这艘飞船使用核动力电池,对土星进行了探测,并将向土星最大、最神秘的卫星—土卫六释放出一个名为“惠更斯”的探测器,土卫六是一个被浓厚的大气包裹着的星球,其环境与早期的地球有些类似,使用一般观测手段无法看清它的表面。“卡西尼”号于2004年七月抵达土星系,发现了土卫上的冰悬崖,这无疑又是一个惊喜的巨大发现。
    此外,为了更多地了解我们生存的太阳系,美国宇航局还计划进行更多的行星探测计划,其中包括向木卫二发射一个探测器,用以探测木卫二隐藏在冰层下的巨大液态水海洋。如果技术成熟,有可能向木卫二表面释放一个水下探测器,找寻可能存在的地外生命。
    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对特殊的天体―彗星进行考察。对慧星的考察,是人类科学文明进步和人类道德水准提高的重要标志,因为对慧星的考察是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考察,不带任何商业和军事目的,而是为了造福人类和拯救地球的未来。
    为了节约太空研究经费和有利于长期研究太空,美国等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开始研制一种叫空间站的航天器。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进行各项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场所。1970年前苏联首先研制成功,并于1971年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由“联盟”号飞船负责运送宇航员和物资。1973年5月14日,美国发射了空间站“天空实验室”,由“阿波罗”号飞船运送宇航员和物资。1983年,欧洲空间局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它是一座随航天飞机一同飞行的空间站。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又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它全长超过13米,重21吨,设计寿命10年,由工作舱、过渡舱、非密封舱三个部分组成,有6个对接口,可与各类飞船、航天飞机对接,并与之组成一个庞大的轨道联合体,自“和平”号上天以来,宇航员们在它上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还创造了太空长时间飞行的新纪录,“和平”号超期服役多年后于2001年3月19日坠入太平洋。建造中的新一代空间站,由美国和俄罗斯牵头,联合欧洲空间局11个成员国和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国共同建造运行。空间站从1994年开始分多个步骤建设安装,至2006年全部建成,建成后的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质量超过400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体,可供6至7名宇航员在空间长期生活和科学研究。
     人类在不断改进人造天体的同时,对太空观察工具也在加速研制和开发。对于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是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政府耗资21亿美元研制出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并于同年由“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它的主要功能是探测宇宙深空,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各种天体的性质和演化。因为在太空放置望远镜可以摆脱大气的干扰,没有大气消光的问题,同时因为没有大气,设计的望远镜可以达到衍射极限,它的镜面不受重力的影响,不会变形,哈勃空间望远镜有极高的分辨率,它是人类的千里眼,是探索宇宙奥秘的利器。此后美国和欧洲空间局又相继发射了“钱德拉”空间X射线望远镜和XMM空间天文台等。以上这些天体观测工具的研制成功对天文学特别是天体物理学的推动是巨大的,并为人类揭开宇宙和生命的奥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就这样人类通过短短几百年的探索,基本上认识了太阳系,并开始关注银河系,这是很了不起的。同时对生命和宇宙的起源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开始形成生命的起源的两种认识,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把生命起源归于海洋;二是生命源于天外论,说是生命来自于外星球。对于宇宙的起源现今则基本统一于大爆炸论,说宇宙源于一个奇点,因奇点子之质量、能量太巨大了,导致自身不能容纳而爆炸,从而产生宇宙。大爆炸理论是一个大胆的设想,这个理论把宇宙起源归结为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后形成的。
    根据大爆炸学说,在大爆炸发生之前,我们的宇宙其内存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这很小的体积,一些科学家称之为“奇点”。在尔后的某一时点,这个“奇点”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由这一点开始不断膨胀,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其大爆炸瞬时极高的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和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提出的。对于这一理论,你们许多人提出质疑,是很有道理的,宇宙如果原来真是一个小小的“奇点”,由于这个“奇点”不能容纳更大更多的能量而发生大爆炸,试问,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如果真的就是一个点,那么在这个点之外又存在着什么秘密?
    当今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教授说:我们不能研究宇宙大爆炸之前的事件。因为在大爆炸之前,人类现有的一切物理定律和人类的科学知识都将失效。天才的科学家竞做出了最具戏谑性的结论。 也企图把人们探索宇宙的思维终止在这“奇点”发生爆炸事件之后。
     关于宇宙的起源,我们不想捅破,还是留给你们人类自己去慢慢地探索和思考吧。最近一百年来,人类对天体的研究由太阳系逐步扩展到银河系、河外星系和星系集团,并触及到宇宙的结构和演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了类星体、脉冲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分子,并认识到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还多次拍摄到黑洞吞食天体的巨大事件。今天,人类不仅能亲自登临月球,还能飞向遥远的火星……。神秘宇宙的面纱似乎已徐徐被人类掀开,浩瀚无垠的宇宙向你们展现了一个已知和未知的多彩世界,其实当你们揭开一层宇宙面纱时,浩淼的太空中还有更多更多的星辰和生命的秘密等待着你们去探寻。
林沁一怀疑,是否存在着一个能主导或支配宇宙运动的“自然法则”,这样,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有可能受到隐藏在宇宙背后的能主宰宇宙的那个远远高于上帝的“造物主”的监视。
    “我们的月球实验室其动力来自太阳长期幅射所留下和凝聚的氦3物质和宇宙自然能,通过安置在月球表面的能量摄取器和能量转化器,月球并不象你们说的那么美丽,也不象你们说的那么冰冷,在月球光临地球的历史长河中,月球上甚经多次有过外来的智慧生命,只是后来由于月球不适应于生命的自然生存,这些生命才离开了月球,而月球上桂花飘香、吴刚酿酒、嫦娥歌舞正是当时真实的写照,你从这里的A门进去月球的生命历史和奇迹可以再现。”
    释如来示意林沁一注意看屏幕上的字,字幕在荧屏上继续显示着:
    “我们的月球将永久地留驻在这里,作为地球的伴星而存在,我们设立这个基地的目的是为银河系里智慧生命设置一个临时避难所,也为月球的故客有朝一日重游月球故土留一个栖身之所,也为大家周游宇宙设一个中间能量增加站,也是宇宙中所有智慧生命的中间站,你们地球人可以在这里研究你们地球的未来。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月球只所以不适应于智慧生命的正常生存,不是月球本身的条件变化,而是太阳系中所有星球的轨道整体偏离了自己在银河系中的位置,这种偏离虽然是极其缓慢的,但终究会导致所有太阳系星球的温度等许多自然条件的变化,这种变化一直在延续,只是你们没有觉察出来而已,就象你们人类个体的生命变化,一个人是不能自我发现自已在一天之中也存在衰老现象的,可一个人每天都在衰老这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太阳系偏离原来的轨迹的原因,是银河中某些星星的爆炸,特别是中子星的爆炸,产生了排斥力,而银河系中一些星星的爆炸是经常的现象,还有大黑洞的位置的偏移,而你们地球不但受这种现象的影响,而且由于自身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地球自身对这种变化的适应能力进一步降低了,所以地球人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事。”
    释如来告诉林沁一,这个月球实验室目前由两个机器人管理,刚才这个机器人是流动管理员,另一个总管理员在控制室,月球实验室的中心控制室设在月球核心,没有获得特别的指令是进不去的,特别的指令是从宇宙岛那边传送过来的。
     林沁一还想往下看,可释如来已经把他拉进了Y门。Y门里面是介绍这个基地的基本情况和使用这个实验室的技术和方法。释如来从腰带上取下一个小卡片,在Y室的一台桌面上刷了一下,然后把卡片交给了林沁一。
     释如来对林沁一说:
    “这卡片储存着如何使用这个基地实验室的大部分技术,今后你如果再次光临月球,可以从此处获得操作和使用这个基地实验室的有关技术,但你把卡片交给他人是没有用处的,因为这个基地没有留存其他人的信息,也就是说其他人进来基地识别系统不认识,也进不来,除非我们宇宙岛有特别指令传送过来。”
      林沁一收好卡片,紧跟着释如来。
      释如来告诉林沁一:“在月球的另一面我们另建有一个大型的永久性生态基地,那里可以供五名科学家或一般人长期生活和研究,也是用这个卡片去开启,开启后那里的能源生产供给系统、食物生产供给系统、维护保养安全系统会自动提供,你们人类前几次的登月者把它暴露在外部的建筑作为人类史前文明来研究,不无道理。”
     林沁一心里想,他们把永久性基地建在背面,大概是为了避开陨石和流星的袭击。但,那面为什么不会受陨石的袭击呢。
     释如来说:“我们离开这里,到木星去。”
     林沁一现在早已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自己的命运也只能听凭释如来的安排,但求上天赐福。稍过片刻两人又从原来的路径返回月球表面。
     释如来博士携着林沁一离开月球,如光如箭直抵木星的四号卫星。
事件发展到这一步,也许读者对他们能在宇宙星际之间飞行感到迷惑不解,他们究竟乘坐的是什么样的飞船,纵然是外太空人制造的飞船,纵然具有接近光的速度,那也不能在宇宙星际之间随意穿梭呵,因为星际之间的距离是以几十甚至几百年以上的光年来计算的,怎么能说去就去呢?其实这个问题早在爱因斯坦的。候就已经解决了。爱因斯坦发现,时间和空间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并且时间和空间在宇宙引力作用下都是弯曲的,空间中任何两个远距离的点都可以由虫洞连接起来直接相通,同理,在时间上两个任何远距离的时点也可以由虫洞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星际旅行和时间旅行都成为可能。这在释如来所在的宇宙岛上已经是一个常识,并且他们据此制造出了时间飞船即太空飞船。第一代太空飞船是以接近光的速度在太空中飞行,现在这样的飞船仅供宇宙岛上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们玩耍,第二代宇宙飞船属于专用飞船,在星际间飞行,其功能是在第一代飞船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识别和自动寻找虫洞的功能,在星际间是通过穿梭虫洞来实现的,第三代飞船则是在第二代飞船所具有的功能基础上,又增加了识别和自动寻找时间隧道的功能,其实质是利用宇宙中强大的暗能量把前面的时空卷缩起来,这就好比把一张原来展开的比较平坦的纸卷起来一样,我们设想,如果这张纸原来的长宽是100厘米,从纸的一端的某一点到另一端的目标点直线最远距离就是100厘米,现在把它卷起来了,这两点的直线距离就可能只有1毫米,甚至更短,并且卷起来以后的两点距离与原来的距离远近无关,卷缩的程度越大,两点的距离越近,能卷缩多大的程度取决于力的强度。而我们知道宇宙间的暗能量几乎无限大,这样就取决于利用暗能量的能力了,也就是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
     释如来这次与林沁一乘坐的太空飞船就是第三代时空飞船。现在他们正要乘坐这时空飞船到木卫四号星球去。
     木卫四号相对于天体来讲是一颗新星,诞生才10亿年,资源丰富,环境适宜,是宇宙智慧生命的理想栖息地。林沁一一踏上木卫四,简直叫人不敢相信,这里才是人类真正向往的天外世界。林沁一环顾四方,头顶上簿簿的云彩飘浮在蔚蓝而略呈紫黄色的上空,不远处山川、河流泾渭分明,虽然没有树木,但脚下的茸茸嫩草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到处生长着淡薄而纷呈五彩各种各样的小植物,这里目前看来暂时没有动物,但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生命活力。释如来和林沁一取下头盔,一股从未感受过的清新气息毫无阻挡地直透五脏六腑,心肺自然扩张而无限舒适,丝丝凉爽意气穿心透脾。
     释如来告诉林沁一:
    “木卫四再过5万年左右第一代智慧生命即将诞生,新生命与你们地球第一代生命一样是十分清纯和和真善的,就象原始的伊甸园,没有竟争和相恶,生命之间和谐共处、协同生活,而他们的智慧很快生长,每过五百年就出现一代超人,也正因为他们纯洁率真因而可能被其他星球的人所利用,所以我们要预防和阻击外来邪恶力量的干扰,以防万一,在这里我们也设有一个研究基地。”
     释如来用手指了指前方不远处,林沁一循指望去,这个基地是露天的,与月球那个基地建在地底下迥然不同,建筑物外形是一个扁圆形,表色与地表颜色浑然一体,浅淡淡的草绿色。
     释如来示意林沁一在这里静等一回,自己只身前往基地而去。在这基地释如来和林沁一换乘了太空飞船。(上图是月球表面,实地拍摄)
返回 打印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会员之家  论坛交流  会计问答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9 Golden key tax plan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五回 夜访月球-金钥匙纳税筹划网 版权所有 2009 本站通用网址:http://www.jysnsch.com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浙ICP备1234567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