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二进二维世界
林沁一从银河系回来之后,一直不敢直面的事实是在穿越银河系中心的那个黑洞通道时所历经的那个奇妙世界,那个世界就是二维世界。在二维世界里所见到的景象简直令所有的人难以置信,作为一个科学家如果把这所见事实说开去不但不会有人相信,反而很有可能被人斥之为天方夜谭,或被怀疑是加入了某一邪教,被邪教所迷惑,甚至还可能被怀疑是患了精神狂想症。
这不是自我怀疑,而是真有这种可能!现在不仅在研究所里有个别同事在私下议论,甚至已传闻到中科院,连中科院里的一些专家有时也在窃窃私语,这其中不乏有个别人可能是出于嫉妒或某种意图,在角落里散布说林沁一最近患有精神病之类的毛病,有的人则说林沁一科研成果出不来,竟然研究起玄学来了。
这类流言,最终或多或少也流进了林沁一的耳朵里。
夜色深沉,林沁一辗转反复,回顾自己回国后的历程,心潮起伏难以平静。科学的道路竟是如此的崎岖不平,如果前进的道路上仅仅是铺满荆棘,那也情有可愿,因为对荆棘是可以横刀齐斩的,至多只不过洒点热血而已,但对于阵阵冷风热雨和山岚瘴气却厌于防患。中国在天体生命科研方面的硬件亦是此等的简陋,怎知晓软环境也是如此的令人难堪,早知今日的遭遇,何必当初那壮举。想到此处,不觉暗暗伤心,汩汩泪水夺眶而出。但转而想起释如来,这些伤感事只不过是一粒细末触目而已,平常得不足以挂齿,释如来尚能越过千难万险,冒生命之危险,来拯救地球人,作为地球人,为了自己的家园,为了自己的同类,遇到这一点点曲折又算得了什么,男儿当有丈夫志,丈夫当有报国愿。想到这里,林沁一刚才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他的内心世界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
这种传闻最后终于传到了中科院领导的耳朵里,领导们听到这种传闻非常生气,但久而久之,个别领导也受到了迷惑,最终产生了疑问。为了弄个水落石出和澄清谣言,中科院专门派了一位政工领导和一位认识林沁一的院士专程来了解这一事件,当然名义上是慰问林沁一和考察研究所的工作的。他们详细地听取了林沁一的工作汇报,并同其他同事进行了座谈。具体一经了解,那自然是子乌虚有的事。林沁一向指导组领导作了汇报,在汇报中,林沁一工作思路清晰,研究方向明确,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如实地作了分析,对研究所其他同志思想上存在的畏难情绪也作了反映,分析归纳起来的最大问题是研究所的多数同志怕出不了成果,担忧为此而无为的耗费时间,有点不安心研究工作,不少同志想调回原单位。
通过这次调查,中科院这位领导和院士确实也隐约地感觉到在科学界潜流着一丝丝令人不爽的气流。
他们针对这一情况,在电话中向中科院领导作了汇报和请示,得到明确请示后,召开了研究所全体员工会议。
会上,指导组的的这位中科院政工领导说:
“我代表中科院院党委,向你们传达四点指示,一,这个研究所的成立是国务院分管领导亲自批准的,研究的课题是国际上重大的前沿课题,研究方向和项目中央领导是坚定不移的;二,科学研究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有的科学家研究一个重要课题一生都没有成功,有的科学家一生到最后才研究成功,这点道理你们比我有更深刻的体会,所以大家要集中目标,在林沁一同志的指导下做课题,只要持之以恒,我相信一定会出成果,因为这个课题本身是有基础的,并且你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外许多机构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也是很慢的;三,林沁一同志既要埋头搞研究,更要发挥课题带头人的作用,做好指导工作,并且在确定工作计划时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要经过充分的讨论,每次讨论课题的结果要作好会议记录;四,中科院领导决定增加一名生活后勤人员,改善大家的伙食生活,使同志们更加专心致志地从事研究工作。”
这个会议很重要,中科院领导的四点指示也非常及时,正切中问题要害,大家排除了杂念,握成了一个拳头,就象失去战斗力的部队,重新排起正齐队伍,向着正确的战斗目标快步前进,并且战士们重新凝聚起战无不胜的信心。他们注定今后会为中国科技也为世界科技界画出一道美丽的彩霞。
对科学研究如痴如醉的林沁一本来就不在乎人们那些无聊的传闻,虽然他本人也闻到一些流言。所以会议之后,当这位领导来找他交换工作意见时,林沁一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当今国际上几个知名研究所有关二维世界研究的一些理论成果。其实林沁一是在试探这位院士和领导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令林沁一失望的是这位院士对这个问题并无深入的研究,且不承认二维世界在现实中的存在,并建议林沁一应专心致志地着力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倒是这位政工领导十分谦逊地听林沁一介绍二维世界的基本知识,最后以赞赏的口吻对林沁一说:
“我不是专家,但我觉得生命科学本身就是一个谜,宇宙更是一个天大的谜,不管对宇宙有何种猜想,只要是建立在合乎逻辑的科学的基础上都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即便你们走了弯路,也会给后来者指出迷津,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弯路并不例外,你们既要专心致志科学地去研究,也要放开手脚毫无束缚地干,不管结果如何,不要有包袱。”
领导的这番话,对林沁一来说太重要了,因为他可以放手一博了。
林沁一原本自己也怀疑二维世界的真实存在。但是,根据近几年科学界对弦理论的研究,这使他产生了新的思想。这些弦能够令人信服地可以在三维、四维甚至更多维的空间移动,通过精密的计算,我们的空间至少已存在十一维,甚至有二十六维或者更多一些。这是多么奇妙的世界,更何况二维世界!并且,林沁一自己已明明白白在黑洞中亲身经历过,难道还要作出其他解释?作为科学家首先应该尊重事实。问题不仅仅到此为止,根据弦论的推导,隐藏在世界所有物质背后的最基本的不可分割的物质不是电子、原子和夸克或其他,而是那不停地振荡着的一维能量环或片断,这个一维能量的环或片段正是“维”。所有物质粒子都起源于潜藏在其背后的弦的振荡,正是弦的振荡的特点决定了物质粒子的性质,振荡就是物质的动力源,也是一切生命的源动力,正因为一切物质源于弦的振荡,所以生命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物质消亡只是形态的变化,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存在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这是多么伟大的科学思想。可是,当今大多数科学家被这一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震憾了、震惊了、震呆了,对由弦理论所产生的新兴科学产生了怀疑,甚至对自己原来给出的正确的科学结论也产生了怀疑,甚至给予否定。林沁一曾经也不例外。
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在科学界原本是一起非常简单和平凡的事,现在却是这样的艰难,难得令人裹足难行。林沁一反复地想,难道是自己错了?不可能。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将来还如何去开拓和研究新的科学领域!上帝呵,请给我勇气吧,给我一点说真话的勇气,我要把这神秘的世界告诉世人,如果我不说出来,我将会被这世界压抑而窒息,我将永远痛苦下去,这是我的权利,也是世人的权利,他们应该知道这个世界的存在。可是,林沁一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因为上帝没给他勇气,因为他心中没有上帝。
事已至此,还是让作者把它说出来吧。可惜的是作者不能介绍真实的二维世界,只能介绍一般科学家在理论方面所认识的二维世界。一般科学家所认知的二维世界的性质和模样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这得从我们人类现在所处的三维世界和四维世界说起。现在我们人类所能看见的物体一般或绝大多数是由长、宽、高构成其体积的,长度、宽度、高度就是物体的三个维度,简称三维。大而推之,对地球上的大尺度物体我们也可以由经度、纬度、海拔高度这三个维度来描述其数值。一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时,几乎都是三维物体,所有空间在我们视线内都是三维空间,三维空间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三维世界。广义相对论问世后,情形发生了一些变化,时间作为另一个维度而存在,并且时间维与空间维不能独立存在,原来的三维物体或三维空间加上时间维就成为四维物体或四维空间。所有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四维性质,我们的世界就是四维世界,因为所有的物体包括宇宙都处于运动之中,而所有的运动都在时间历程中完成,所以我们所能看见的世界简单而通俗地说也就是四维世界。如何理解?譬如说一只木箱是三维物体,我们容易理解,现假定,此木箱在A时点处于a位置,我们不妨把木箱移动一下,从a 点移到b点,即木箱在B时点处于b的位置,这时,虽然木箱的三维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其位置(空间、地点)已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时间因素的作用。这一点我们通常难以理解。问题远远不止于此,最新的弦理论(一种新的数学理论)告诉我们,我们的世界不仅是三维世界和四维世界,还有第五、第六、第七维的模式,我们的宇宙世界至少存在十一维,甚至二十六维或更多维的世界,总之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多维世界。多维错纵,大千世界,和平共处。
那么,三维世界是我们宇宙中最少的维世界吗?否。还有二维世界和一维世界。在二维世界中的物体只有宽度和长度,严格地说我们只能测量其宽度和长度,而不能测量其高度(或厚度)。这是因为在二维世界中的物体是“虚物体”,不是实物体,但虚物体并不是说它不存在,就象数学中的虚数一样是实存的。换个角度讲,在二维世界中的物体是以能量或信息形式存在和运动着,简单地说二维世界是信息世界,在二维世界里只有信息和能量。只不过真实的物质性的二维世界迄今为止科学界尚未认真研究和描述过。
林沁一想:我如果把她描述出来会有人支持吗?如果今天把这个科学之发现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基于今天大众的知识所限和对宇宙世界认识的局限及传统的许多认识误区,众人必将将之与传统的宗教概念联系在一起,科学反将可能成为“宗教迷信”的传播工具,或者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而成为“布道传教”的有力载体,这是极不愿意看到的,而这种情形在历史上和最近的几十年中曾经发生过,并侵犯过科学和伤害过大众,有时竟成为沉痛的历史教训。林沁一继而又想,依当今大众的文明程度和科学素质来说,讲述二维世界只会招致大多数人的否定和贬责,看来只能自己再亲身去游历一番,首先自己得真实无误地确认二维世界的实存性。否则,是说服不了科学界的,人家也不会相信其真实性。
有了这样的念头,下一步就是去实践了。可是,自己是决不能再去银河系冒险了,即便是可以去也断然不能去,因为那实在是九死一生的事。何况现在释如来博士又不在。林沁一推测:二维世界,从理论上讲,不应该只在黑洞中存在,应该在整个宇宙间存在,至少在宇宙间的局部或特殊区域中存在,先假定在整个宇宙间存在,那么在地球的周边就已存在,如果在宇宙间的局部区域间存在,根据自己在黑洞中所见的景象,也应该存在于地球的近邻,因为在黑洞中所看到的景象与地球上的景象十分相似。
那该如何去寻找呢?
小时候林沁一在乡下老家听大人们说,有极个别的人长的是“狗眼”,夜晚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和孙悟空就长有具备特异功能的眼睛,就象前几年热传的气功神话,高级气功师能练出天眼,天眼能看见天地间的奇异景象。现在看来,不能简单地把这些归纳于故事传说。根据人体生命科学的最新探索研究,我们人类始祖曾具有第三只眼睛,其位置位于双目之间(相当于印堂穴的位置)的正上方,第三只眼睛的功能是接收人体五官不能接收的其他信息,包括接收地球以外发出的信息,其接收能力因人而异,第三只眼睛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让接收来的信息转化成图像。但是,随着人类的进化,第三只眼睛却在五千年前就已退化殆尽,今天地球上只有极个别人尚存有第三只眼睛,这就是偶尔在传闻中所谓的特别视觉功能,其实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虽然只是个别特异现象。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第三只眼睛已不复存在了,但,这退化的第三只眼睛在人体生物学上至今仍留在我们普通人的体内,这从胎儿发育初期的解剖中可以发现这只眼睛的基础的存在。历史上和当代的极少数人通过特别的体能修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第三只眼睛的功能。这第三只眼睛俗称“天目”,意即具有通天之功能。这是被最近科学研究所发现和认识的,也是生命科学界和现代医学界所认同的。
这给林沁一以启迪:就是二维世界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我们视而不见。就象阳光在通常情形下我们视而不见其色,但一经三棱镜分析,就呈现出本来的面目—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诸种颜色的光线来。但是在没有三棱镜及其类似的物体予以反映之前,谁能相信这些实在的事物和现象呢?人类的最大局限就是被自身的耳、鼻、目和经验所局限,特别是常识和经验有时把人类丰富的想象翅膀都束缚得紧紧的。难道只有透过“三棱镜”,人类才相信阳光的五彩缤纷吗?如果是这样,林沁一该去寻找能让所有人都可以看得见二维世界的“三棱镜”了。确实如此,林沁一为了寻找通向二维世界的“三棱镜”,费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思考,可是,一无所获。
一天傍晚,夜色悄无声息地用粉墨慢慢地涂抹着远山近水,林沁一信步在天心湖的湖畔,遥望着最后半缕晚霞在水墨似的远山上消化,脚下的湖水默默地似乎在等待着自己主人的到来。月亮上来了,柔和的月色如洁白的轻纱静静地披洒在天心湖上,这里依然是轻风拂柳,蝉儿一声一语又开始了交谈。美丽的天心湖呵,你知道你主人的心儿吗,他在为谁而跳动?你可不要先入睡呀,把你的主人孤独地扔在一边。夜风呵,你可以尽情地吹,尽情地唱吧,却不许用力,就轻轻地哼着,轻轻地拍打那偶然被鱼儿蹦起的小浪花,好让小鱼儿们为明天的快乐劳动而早点入睡。而你主人的思想的火焰却不能熄灭,要更加热烈地熊熊燃烧,让他那伟大的思想之神去冲破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叠障。是呵,科学之帆既然已经扬起,岂能返航,前方纵然是惊涛万顷,也要乘风破流,冲向彼岸。科学的人生就是一次远航,就要像海鹰一样勇敢地在大海的风浪中翱翔,生活原本就该如大海一样拥有激情、浪漫,科学的探索就是在谱写一首又一首谧静而动感的生命旋律,科学的步伐就该在这样美妙而激昂的乐曲中奋进!
此时此景,林沁一心潮起伏,可惜的是昔日的爱人和朋友已远他而去,一位是他的初恋人,在进入太空踏上火星之后,突然失踪,杳无音讯,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一位是与他最有共同语言的共事两年的同事释如来博士,竟是外星后裔,他俩常曾常在此湖畔,漫步谈心,后来也是在象今天一样美丽的夜晚,两人一同飞向太空。可是,释如来博士一去不复返,研究所竟也把他当作失踪人。可自己又不能据实说清楚,因为任何人也不会相信这些事实,特别是科学家。
林沁一很清楚这样一种事实和现象:研究天体的物理科学家们,在科学理论世界畅游时,可以具有超人和非凡的想象力,种种假设可以大胆地提出来,并且不惜时间和一切努力予以实验和求证,象宇宙源于奇点都可以想象出来,并且认为是迄今为止无懈可击的最伟大的宇宙物理科学成果,是真象,不是想象。可是有些科学现象和事实,一旦把它认定为存在,科学家们就犹豫了。象物质不灭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和广义相对论中隐含的某些本义所派生的必然现象的存在。而对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科学家们又从这些定律去解释。例如,某山谷中的古战场,在一定的时间和气象条件下,会重现古战场当时战斗发生的声响,就差一幅画面。因此,林沁一如果想把二维世界中的真象说出来,并令人信服,其工作是极具难度的。第一步,必须自己再次亲身经历二维世界,并且不是在黑洞中,这样让自己可以确信。第二步,还要从理论上彻底证明真实的二维世界是存在的,就在我们身边。林沁一想着想着,天空中一颗流星划过,林沁一祈祷着:但愿这颗星星上不存在着人类般的生命。
此时此刻,林沁一是多么想念故人呵。
忽然,一个念头闪过林沁一的脑际:何不再次穿上释如来赠送的宇宙服在地球周边飞越几周,说不定能发现什么呢?
想到这里,林沁一不顾夜已深沉,回到宿舍写下留言,从床下暗柜中找出那套宇宙服,大步流星来到天心湖畔,仰望星空感慨万千,终于鼓起勇气毅然穿上宇宙服,按照释如来教他的使用方法,一按戴在手腕上的起飞控制键,身体忽的腾空拔地而起,飞向了太空。其实,林沁一通过前次的太空漫游,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宇宙服的飞行技术,现在飞游地球周边,较之前次飞越银河系、穿越黑洞,那简直是小菜一碟,儿童游戏而已。
林沁一绕地球飞了两周,也没有发现什么,只是与星星打了几个近照面,他想,照这样下去是不可能飞进二维世界里去的,假如二维世界存在的话。林沁一寻思着,恍然间林沁一想,这套宇宙服或许就不可能把他带进二维世界中去,或许二维世界本身就不存在,自己在黑洞中所经历的那是一场幻境。关于二维世界的知识,林沁一也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他只在偶尔参加的一些科学沙龙上听人家描述过。现在回忆起来,加上自己本能的想象力,二维世界的景象大概是这样的:在二维世界中,不存在三维世界中的实体,一切景象就象是我们观看录像图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在二维世界中只存在能量与信息,这些能量与信息大部份可以以图景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她是实存的,而不是虚幻的。
林沁一想象着、想象着,不知不觉间,一幅活生生的人间图像出现了:前面近处是的辽阔的草原,不远处是莽莽的林海,再往远处看是一抹淡淡的青山绿水,在眼前是一幢幢西式的具有古典风格的别墅点缀在自然草坪和流水之间,其间有几个人、一伙人、一群人在行走、在玩耍、在戏游和围坐在一起争论什么似的。总之,这里的一切一切仿佛与人类所处的地球环境无异。眼前的图景确实让林沁一惊呆了,他猛然觉得自己已经进入了二维世界之中。
此时的林沁一,是又惊又喜又恐惧,喜的是自己竟然真的进入了二维世界。惊的是二维世界里的世界居然与四维世界大同,刚才看到的景像只是少了这些人在劳动、在吃饭的情景。恐惧的是自己能否从二维世界中走出来重新回到自己的四维世界。因为前次太空飞越差点掉入黑洞而出不来,比粉身碎骨还惨淡。不过林沁一转而一想既然进得来必能出得去,这是一种基本常识和逻辑,再说多想也于事无补,还不如先饱览眼福再说。横下心来后,胆量与勇气反壮大了许多。这时,林沁一快步往前走,仔细放眼展望,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是多么鲜艳而纯净,只有与自己儿童时的小乡村可以相比。他有意识地在努力寻找自己记忆中所熟悉的景物,譬如,自己的家乡、自己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自己认识的前辈等等,是否会在这里出现和遇见。
蓦地,林沁一觉得眼前的景物仿佛在什么地方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他努力在记忆中寻找、寻找。终于,那红瓦绿椽、明朝建造的、建在那巨大的突兀出来的山崖上的六角亭子,和对面那飞泻而下的瀑布令他永生不能忘却。那是他在念大学一年级时的第一个暑假,他与最要好的三位同学一起来这里游览,因为拍照时一不小心,其中一位女同学跌下了山崖,山崖下是百丈深渊,美好的风景演下他一生中最悲痛的一幕。触景生情怎不叫人怀念故友。林沁一不自觉地来到了山崖的六角亭中。六角亭又名飞龙亭,凌峰而建,凭栏远眺,云峰叠翠,扶栏鸟瞰,飞瀑从亭前直下悬崖泻入绿潭,由于飞瀑甚高,瀑泻至中段已如倾盆散珠,及至绿潭近处已是甘霖飘洒,如丝雨绵绵,俯目绿潭,如雾里看花,忽见绿潭之中分明有几位少女在沐浴戏水。由于林沁一穿着宇宙服,所以五官功力已达极至,当他凝神注目时,在沐浴的少女之中仿佛有一位就是他的同学,林沁一大感惊喜,情不自禁,一声呼叫:“惠芳--”。激越高吭的喊声,隐若闷雷,回荡在山谷之中。固然有一位少女朝林沁一望了望,离潭上岸,林沁一使劲地挥舞着手,向惠芳同学示意。只见那惠芳同学犹如嫦儿奔月乘风飘起,缓缓腾空而来,当近及林沁一面前时,忽地把自己悬停在空中,微笑着,似乎想说什么,但没有说。
此时的林沁一喜不自禁,心随神驰已入驻的爱的园田。因为离开爱的世界已经太久太久,生命中那棵圣洁最美丽的花朵—爱之葩就像长在沙漠中,慢慢枯萎,快要凋谢,而今是爱神让爱的源泉又一次喷射。爱神多么及时、多么神圣、多么伟大,使一个久闭的心扉又一次向爱的世界开启。林沁一真是心花怒放,幸福的感觉涌上梢眉,他迫不及待地也想飞奔过去,拥抱她,但本能的感觉使他不敢乘空过去,其实这时的林沁一穿着宇宙服是可以飞过去的。十几年不见,林沁一不便问其当初“离别”后的去向和缘由,只觉得眼前的惠芳比过去更显得窈窕妖艳,楚楚动人心魂。林沁一挥挥手,示意惠芳过来,站在自己对面,可是惠芳只是含情脉脉微笑着,认为这样保持距离更好。
这时,林沁一才意识到自己是在二维世界之中,在二维世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只是景象,是能量和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眼前的惠芳也不例外。但不知她们的思维与人类能否相通。于是林沁一朝悬崖下的绿潭指了指,然后问道:
“那几位姑娘是你的朋友,你们常来这里。”
惠芳点了点头。
此情此景,林沁一感觉到今天所在已非当初所游之地,而更象梦境仙境所在,而惠芳这位心爱的同学也绝非当初的同学,不仅年轻貌美如初,更是千媚百态,林沁一终于忍禁不住,怀着求爱若渴视的目光,向惠芳招手,强烈表达自己心中的怀念之情和爱慕之心。
“请你靠近我,只需一分钟,甚至更短也行”。
惠芳在意林沁一,目光中只差泪水出来,终于慢慢地飘浮过来、靠近林沁一。
未等惠芳完全靠近自己,林沁一早已等待不住这一刻,就在惠芳快靠近自己时,林沁一一手紧紧握住栏杆,另一只手伸出去想把惠芳拉入自己的怀抱之中。就在林沁一的手快抓住惠芳的那一刹那间,在即触未触和已触之间,在有知有感和未觉之间,在真实和虚幻之间,当林沁一感觉到惠芳已拥抱在自己怀抱之中时,惠芳却消失了。
如梦初醒的林沁一,这时才觉得二维世界的形体,固真是实存而无体,有形而无实,她们是不能与我们接触的。
林沁一如痴如梦,木然地站在飞龙亭中,再看望那绿潭已人影皆无,许久许久才恍恍然离开这个再次令他伤感的地方。然后打算去寻求自己另外熟悉而快乐的地方。
终于,林沁一看见在前方的不远处,出现了田园和村舍。于是,林沁一决定前去看一看。走近一看,他真不敢相信这里与他儿时所熟悉的家乡一样,是一个广袤的农村天地,极目远望,前面有广阔的田野,不远处是两颗硕大无比的古榕树。再往前走,看见了弯弯的河流,河上有一条狭窄的石板桥,潺潺的流水从桥下流过,林沁一过了石板桥,前面是一大片的小树林夹杂着三三五五的会开花的树,树林中各种各样的鸟儿在唱着动听的小调,空阔的地方还有象小飞机一样的蜻蜓在盘旋,野菊花上彩色的蝴蝶在飞来飞去。低头细看,还发现聪明的小蚂蚁排着长队在搬家,一只蚱蜢从林沁一脚下一蹦老远不知去向,忽地草丛中蹿出一条吓人的小花蛇自由自在的游蜒过去了。所有这些都唤起了林沁一对少儿时代的美好回忆,他此时真的很希望在前面出现蓝蓝的大海,自己躺在海面上随波飘荡。说也奇怪,林沁一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眼前真的出现了一望无边的大海。这情形完全把林沁一送回了少年时代,林沁一来不及多想,箭一般地冲到海滩上去,这东海的海滩就是滩涂,潮水一涨就是大海,潮水一退变成海涂,滩涂上生长着多种小蟹和跳鱼,他要去海滩里捉鱼抓蟹,他一会走在海涂水渠的沙泥板上,那可真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快感,一会跋涉在没膝深的粘腿的涂泥中,那吃力而艰辛的感觉又是另一番滋味。他远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心潮汹涌,小时候一幅幅景象又象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
小时候的家乡,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漫天遍野是金灿灿的油菜化和无数无名的小野花,不知从那儿来的无数的小蜜蜂、花蝴蝶,围绕着芬芳的花儿飞来飞去。自家屋旁是一条小河,河边的柳树总是在春天到来时赶早悄悄地伸出了嫩嫩的小手来赶早春的热闹,而每当一夜丝丝小雨过后,庭院里的三棵桃树便羞惭地露出了粉红色可爱的笑脸。夏天来了之后,玩水、裸泳、下河抓鱼、捉蜻蜓、玩蚂蚁搬家,还有偷摘人家地里的西瓜、甜瓜,样样都好玩。秋尽冬来,田里不灌溉水了,地也渐渐干涸了,明媚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暧烘烘的,小伙伴们追逐嬉跑在无垠的田野上,红扑扑的脸上汗珠儿直挂,那尽兴儿甭提了。当夜幕降临后,大家便组织起“打仗”的游戏。记得有一次夜晚,自己参加了“八路军”的队伍,当了小侦察员,任务是探清楚日本鬼子的指挥部。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那个年岁,村子里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发生丢东西的事情,更没有发生抢劫之类的坏事,在夜里行走是很安全的,大家的胆子比现在都要大。当时就凭着自己是八路军的小战士,并且手里有一只木制小手枪,一个人从村子的东头跑到村子的西头,后来一直找到村外的荒郊墓地,几次避过了“日本鬼子的哨兵”,最后在荒郊的墓地里发现了敌人的指挥部,原来“日本鬼子”的指挥部设在一座古墓上,周围还布置了三四个游动的哨兵,当时心里非常兴奋,便跑回来报告了司令部,为此立了大功。以后,每当玩这样的游戏,指挥官总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此情此景,林沁一分不清现在是在回忆还是再次在亲身经历。有一点他很清楚,此时此地没发现一个人,那怕是一个儿童或老人,如果能遇上自己熟悉的故人,这样就可以证明自己是处在梦境还是处在实在的二维世界。突然,林沁一记得小时候的一件事,就是自己与同伴攀树抓老鹰时,同伴不幸失身掉下一命归天的惨景。这树就是刚才看见的那颗硕大的古榕树,在村子的中央,为了证实现在所处世界的真实,林沁一决定去亲身试一次儿时的经历。
于是,林沁一离开大海返回刚才经过的那个村子,直往村子的中央走去。在村子的中央他很快找到了那两棵巨大的榕树,这两棵榕树至少有二百年以上的树龄,一雌一雄,枝茂叶盛。抬头望去那巨大的伞盖似的绿色枝叶覆盖着居住在树下的二十多户人家的房子,树上栖息着麻雀、斑鸠、喜雀、乌鸦、老鹰和好多好多说不出名字的有色彩的美丽的鸟儿,抬头仰视,榕树之顶的老鹰窝大如降落伞依然存在,说是老鹰窝,其实窝里什么鸟都有,可以说是一个大杂院。这样的窝,这两棵榕树上有好几个,最大的有两个,小的大约有二十来个,榕树下的房屋屋脊上树叶、鸟粪特别多,下雨天、大晴天,这树上的各种各样的鸟也特别多,象聚会似的,鸟儿也显得特别会叫、会唱,好听的歌,不好听的叽叽喳喳声音都有。小时候林沁一上去过,可没有摸到窝,差半尺之远而不能靠近。今天他要上去,一是实现小时侯未实现的夙愿,二是要证实现身所处的真实。林沁一没有多想,就往树上爬,很快就爬到第一枝树枝处,再上去是两个分枝,这时树枝开始有一点儿晃动。当时清楚地记得从地面到第一个分枝已比三层楼房的屋顶高出许多,第一个干枝还是大的,一个人免强可以抱住,第二个分枝也还有大象的大腿那么粗,第三个叉枝大概就只比大人的大腿粗一点点儿了,第一个干枝是斜直着向上挺拔的,第二个分枝象青松树枝一样横着略向上长,第三个叉枝又是挺身向上,这老鹰窝就建筑在第三个树枝上面的小叉枝上。这时林沁一已爬到第二个分枝处,他开始小心翼翼,每往上爬一步,就觉得树枝在晃动,大概用了七八分钟的时间,慢慢地爬完了第二分枝,这时觉得整个树枝有被压下来的感觉,试着再往上爬,爬的时候开始屏住呼吸了,大概爬了没几步,感觉不行,并且开始有点害怕起来,抬起头往上看,离那窝还有一根扁担那么长的距离,仔细一看,大窝里有小窝,小窝里的小鸟也都看得很分明。林沁一静静地扒卧在树枝上,不敢轻易挪动身体,而窝里的所有鸟不知道发现他没有,还是根本不理睬,甚至压根儿就没有想到有一个人敢爬到这上面去,那不是玩命吗?
其实,林沁一是勿须担心危险的,因为这是二维世界中的景象,况且他还穿着太空服呢。只不过他现在是凭着自然人的本能把自己恢复到儿时的体能而忘记了今天的自我,也忘记使用太空服的功能。
“快下来,快下来!”
正在此时,林沁一隐约听到一个声音传过来。
侧耳细听,往声音传过来的方向一瞧,没发现人。
突然,树枝“吱吱”几声,断了,林沁一从高处掉下来,顿感毛骨悚然,心中无物,只觉得天旋地转.....
当他清醒时,却原来自己已在天心湖畔。
这是一个梦,但又不是梦,因为他身上穿着太空服。林沁一想着刚才经历,恍然不知所得。又起身飞越地球二周,再无所获。
难道这真是一个梦。是的,这只能作一个梦来解。
但,这是一个非常之梦。在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类科技历史长河中,一个科学奇才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不仅研究发明和创造了现代物理仪器-可截获外星波的探测仪,而且在其精神世界中还有如此神奇的意境,决非偶然,一切都缘于和取决于这个奇才已被外星的高级智慧生命列入了“贵宾”的名单。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悲剧,因为从今以后林沁一的言行和心智已身不由已地自觉和不自觉地游离于外星人与地球人的之间,而这种行为对于地球大众及至科学界来说均是异已、异常、异端,因此,其说亦为邪说。
自从此行之后,林沁一耿耿于怀,这究竟是梦还是真实的超时空之旅。
所谓超时空之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旅行,那么什么是科学意义上的时间旅行呢?
时间旅行,指的是人们可以利用科学的交通工具到达未来和回到过去,譬如,我们乘坐“时间快车”驶向2050年,或驶向1900年。以往,这些想法,会被人们认为荒诞不经,或被捧为笑料。二十世纪后,人们开始在电影或小说中见过时间旅行。其实,在中国的古代许多小说中就有类似的描述。到了今天提出时间旅行这一概念虽然仍带有科幻的色彩,但在理论上已经不再纯属幻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时间旅行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
爱因斯坦相对论在提供时间旅行理论上可能性的同时,也限制了时间旅行的可行性。因为,光速被相对论规定为极限。所以,要实现时间旅行,必须突破光速,只有当交通工具接近或超过光速时,我们才有可能回到过去。爱因斯坦曾经设想:如果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前进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他很快感到:那时间会变慢。于是,爱因斯坦又设想:如果以光的速度前进呢?结论显然是:时间停滞了。也就是说,假设,有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具有光的速度,当他畅游宇宙一周后回来,对于这个人来说,时间仍然是过去的那个时刻。而其他人则过去了一周。如果畅游宇宙十周年回来,对于这个人来说仍然是十年前的他,而对于其他人来说都已经长了十岁。爱因斯坦进一步想:如果以超过光的速度乘坐“时间快车”呢?那结论则令人不可置信:这个人将回到过去的年代(时间)。譬如,一个四十岁的你乘坐超光速“时间快车”,你将回到三十九岁、三十八岁、三十七岁,直到孩童时代。真是不可思议。但,这在理论上则是成立的,且毫无疑义。当然,这样做,可能会产生一个“悖论”,也就是如果这个人回到过去,见到了自己的祖母,假定把祖母杀了,那他的母亲就不存在了,那他自己还能存在吗?这个矛盾至今未能解决。
其实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决的,也是可以理解和解释的,这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那就是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空世界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在过去的时空中见到的是过去的祖母。在现在的时空中见到的是现在的祖母。过去祖母的死亡,不影响现在祖母的生存,因为是两个不同的时空(世界)。第二种解释是,(有部分科学家认为)过去的历史重现是“镜像”,不是现实。
时间回到过去,叫做时光倒流。时光是可以倒流的。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推导出的现象之一。
问题是物质的运动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我们的宇宙中确实存在着比光速还要快的粒子运动速度,这已经被现代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得到证实,因此,这个理论界限已经没有了。这又是对相对论的突破。
事实上,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时不需要光速度我们也可以到达未来。因为,空间是弯曲的,时空是合一的,如果我们能找到“时间隧道”,我们就可以从“时间隧道”中穿越,快速地到达过去或未来。
“时间隧道”存在吗?答案又是肯定的。因为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空间是弯曲的,弯曲的空间也已经被科学家所证明和找到。只要空间是弯曲的,我们就可以直接从“此时此处” “通过”“捷径”穿越至“彼岸彼时”。这个“捷径”就是“时间隧道”,这个“彼岸彼时”就是另一个时空世界。
但是,科学家在研究“时间隧道”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依赖“时间隧道”到达另一个时空世界,较大的概率是那一个时空世界不是我们自己的时空世界,即不是我们的过去和未来时空,而是我们未知的时空世界,或未知的过去和未来。我们到达那里“干什么”呢?那一个世界不一定欢迎我们,这正如一位千岁老寿翁活在这个世上是没有快乐的。并且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时间隧道”会关闭,假如,“时间隧道”关闭了,那你就不可能回来了。这样,即使真的存在“时间隧道”,你过去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尽管可能很美好很迷人,但你又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你也许很幸福。但,对于你的家人来说,对于你所熟悉的所有朋友来说,你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科学家们现在集中力量想办法找到一条回归的路径。
要实现时间旅行,还要解决另一个难题,就是通讯问题。因为,你从现在的世界穿越到过去的世界或未来的世界,如何与现在的世界取得联系呢?如果不能联系则毫无意义。因为,有可能你一去不再复返。这样,你就不是时间旅行了,而是失踪了。所以,必须解决通讯问题,这个问题曾经困惑了科学家许多年。开始,科学家是担心空间远距离飞行的局限性,因为,太空飞船如果远离地球数光年或几十光年,用现时的通讯设备几乎没有意义,因为远离地球数光年的飞船,用无线电发出信号,到达地球需数年的时间,这对于地球人来说,不是失踪了吗?时间旅行更不是距离的问题,而是回到上几个世纪或过去几个世纪,那是无法用现代通讯技术沟通的。所以,必须用另一种方式沟通。现在这个问题也已经被科学家解决了,在理论上解决了,在实验室中也被实验解决了。
这就是量子通讯技术。
自19世纪进入通信时代以来,人们就一直梦想着一种比光速更快的瞬时通信方式,这种方式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再通过信息载体(如电磁波)的直接传输来完成,而是通过一种类似于心灵感应的机制,从而使通信不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今天,科学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机制,这就是量子非定域影响或量子超光速影响,而依此实现的通信方式被称为量子超光速通信。这种量子超光速影响有些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灵感应,爱因斯坦讥讽它为“幽灵式的超距作用”。然而,大量的科学实验证实了量子力学的预言,并显示了微观粒子之间的确存在“心灵感应”。当代物理学家们戏谑地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这一不协调性问题,称为20世纪末物理学晴空的一朵乌云。我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先生也将它列为当代科学所面临的四大难题之首。
至此,时间旅行的所有难题,在科学理论上已被一一解决了。剩下的只时实现问题。实现问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足200年,真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只在近100年的时间。在近100年的时间内,人类从地上旅行开始,现在可以到达月球,到达火星。如果再过100年,再过1000年,人类的科技发展那是不可想象的。
不是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凡是想得到,均能做得到。这就是现代科学技术。
有科学家说;人类已经有人被外星人劫持到了另一个世界。
史书故事书有云:天外有天,我从天外来。
佛家理论讲:努力修持,可到达快乐的彼岸,那里是一个极乐世界。
世间常传言:某某昨夜曾见到了某某故人。
我们都可以把以上所云认为是子乌虚有。
但,如果把这些子乌虚有的幻想事件与“时间旅行”的科学理论结合起来,那又是怎样的一回事呢?
结论是:时间旅行只是时间问题。
也许在我们人类的前文明时代,也许在另一个高智能星球上,早已存在时间旅行。
那么,林沁一那次是时间旅行吗?不得而知。
截止于今天的记载,人类发展史上也从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从今以后注定了他的头脑中充溢着超科学的思想和无限丰富的意象,灵感的激流从不曾像现在这样倾注于他一个人的身上。他感觉到冥冥的宇宙之中确实存在着多维世界,而每一维世界均比我们人类仅能看到的世界丰富得多,尽管有的世界充满黑暗、没有太阳、没有声音,就象全人类一下子都在睡觉但每个人的思想之神仍各自在飞翔,一旦醒来,原来世界仍然充满无限生机。他感觉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以其肉体的奉献和荣誉的耻辱去唤醒醉生梦死而愚惠罪恶功德混杂的世人。
可他始料不及,虽然他与后来的他以牺牲肉体和精神为代价去拯救世人,而世人给他的回报是:冷嘲热讽和怀疑的目光。这实在是人类的悲剧。
|